2018年8月10日--14日,唐山開元集團柳寶誠董事長(廠長)重返曾經戰鬥工作過的甘肅生地灣農場(如今的甘肅亞盛集團),看望那裏的老戰友、老職工,祭奠犧牲的戰友,向農場移交自己捐建的“生地灣老年俱樂部”。
1966年18歲的柳寶誠,因父親遭政治陷害受到株連,軍校畢業後從北京來到甘肅,由一名天之驕子跌落到社會底層,來到生地灣戈壁荒灘的農建十一師九團。從一名普通的戰士,到排長、指導員,再到生地灣農場的黨委副書記,11年艱苦歲月的磨練,鍛造了他堅強的品格意志,樹立起遠大的人生理想。
50多年啊!刻骨銘心,曾經的戰天鬥地,曾經的砥砺前行,永遠的青春記憶!
50多年啊!魂牽夢萦,這裏的一草一木,這裏的茫茫戈壁,這裏的淳樸鄉親!
再回生地灣,老戰友、老職工聞迅而至,緊緊握住廠長的手,說不完的話,訴不完的情。當年的點點滴滴,曾經的幕幕往事......
廠長在剛來的三年,未回唐山探過一次親。他和戰友們闖深山、采萤石,戰黑風、開荒田,喝苦水、睡帳篷......一手拿槍、一手拿锨,大幹苦練,屯墾戍邊。
一位老戰友回憶道:“那個年齡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但是糧食限量供應,又沒有油水,我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,有一位女戰友潛入醫務室,偷吃了整瓶的酵母片充饑。”一葉知秋!憶當年一個字----苦!
真的苦啊!但這種苦沒有消磨掉廠長燃燒的革命激情,而是時時處處爲他人着想。一位老職工深情回憶:“寶誠剛來時分到了工商股做倉庫保管員,之後又做采購員,經常去酒泉采購物資,那時的道路非常難走,路面還經常翻漿,從生地灣到酒泉要走七、八個小時。但他總是把駕駛室的座位讓出來,留給搭車去酒泉看病或辦事的人坐,自己則站到沒有頂棚的車廂裏,大漠風沙肆虐,最低氣溫零下二十幾度,他又有嚴重的關節炎......”
一位老戰友眼裏泛着淚光:“寶誠戰友擔任指導員的時候,對于我們特別關照,有一個寒冷的深夜,我穿着一雙單鞋去放水,指導員知道後怕我凍傷,就拿着大頭鞋跑出駐地找我,那個年代沒有手機無法聯絡,他將自己的大頭鞋挂在脖子上,找了兩三個小時才找到我,一見面就一句話:快把鞋換上!那一刻我感動得哽咽難言。”
1975年3月,兵團改編爲生地灣農場,廠長擔任黨委副書記。“柳書記和其他領導不一樣,他和職工幹在一起,和大家交朋友,對大家真的好啊!”許多老職工感慨道。
是啊,50多年過去了,這裏還有那麽多人叫着他的名字、念着他的好!從未刻意讓人記起,但用心、用情,甘灑熱血,豐碑自在人心!
此行的第一天,廠長先去了萤石礦,他以70歲的高齡,親自駕車往返7個多小時,面對路途中的失聯、迷路,險灘、斷路等等困難,他意志堅定地穿越茫茫戈壁,終于找到了當年奮鬥過的萤石礦。在那裏,他曾和戰友們用鐵錘、鋼钎和炸藥,喚醒戈壁灘上沉睡的萤石,開采國家建設急需的礦藏,也孕育出生地灣工業化的雛形。
第二天,廠長到金塔縣陵園,祭奠了前兩年逝去的兩位老戰友謝慨儒和任化純。在他們的墓碑前,廠長深情獻上花束,真挚訴說當年對自己的幫助,以及他的思念之情。他至今記得到生地灣後的第一個春節,大年飯是在謝慨儒家吃的“羊頭炖麥子”。他人的滴水之恩,廠長永遠銘記!之後一行人驅車來到生地灣農場,看望當年犧牲時年僅22歲的戰友龚建國。廠長在2004年重返生地灣時,曾出資爲龚建國修墳、立碑。“不忍心讓戰友的墳茔在大漠中銷蝕、破敗,真的看不下去啊!”他面向戰友的墓碑獻花、深深地鞠躬.....戈壁上的陽光格外明亮,依如廠長直率的話語,透着對生命的敬重,對戰友的赤誠!
在生地灣農場,廠長尋找着當年住過的房子。歲月流轉,當年的營房再難尋觅,但還是找到了原址,旁邊幾株高大的白楊樹斑駁着年輪,虬枝峥嵘直指天穹。廠長講述着上世紀六十年代末、七十年代初,他們在這裏拉板車築大壩,修水庫挖水渠,開荒種田,在荒丘戈壁引來淙淙流水,灌溉出萬頃良田的故事。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理想追求,度過了人生中最艱苦,也是最灿爛的年華!
現在的生地灣農場生機勃勃,苜蓿草盛開着紫色的花兒,正在收獲的孜然香氣彌漫,飽滿的玉米棒子和高粱穗搖曳着身姿,還有香甜的白蘭瓜和大西瓜......廠長看在心裏,喜在心上。
中午時分,廠長一行來到農場老職工闫文昌家,老闫開荒造田3000畝,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家庭農場,年收入過百萬。廠長詳細了解着生產經營情況,甚至包括澆灌農田用的是什麽設備......看到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,農場老職工發家致富,過上了幸福生活,廠長特別高興。老闫也深情回憶起當年柳書記和職工一起播種、秋收的情景,還有爲職工排憂解難的件件往事。
從生地灣農場回來後,廠長來到位于金塔縣的生地灣老年俱樂部。這座2007年由他捐資30萬元建成的老年俱樂部,深受農場退休老職工的歡迎。清晨,伴着音樂,老人們翩翩起舞;白天下棋、打牌,看電視、聊天;傍晚在這裏鍛煉、歡聚......“柳書記來了!”老職工奔走相告,大家早早地來到俱樂部,迎候他們心目中的好書記!廠長和每個人握手,竟然還能一一叫出大家的名字!你是電影放映員、他是拖拉機手,這位是衛生隊的、那位是木匠......他們都是最普通的職工,但在廠長的心目中,卻有着很重、很重的位置!廠長和他們聊着家常,問起生活狀況、了解子女情況.....親切而暖心。
晚上,廠長設宴招待這些老職工,農場場長、黨委副書記常國選也特意趕來。四十多年前的農場領導與現任農場領導如此不期而遇!廠長殷殷期待:“生地灣是我的第二故鄉,我深愛着這裏的父老鄉親。拜托常書記等農場領導,讓生地灣有更好的發展,讓生地灣的父老鄉親們有更加幸福的生活!”廠長還提出將生地灣老年俱樂部無償轉交農場管理。常副書記被這位前任農場領導的境界及情懷所感動、所震撼,眼神中流露出尊崇和敬佩!
第三天,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返到金塔縣後,廠長來到老職工家中,看望病重的田發生。田發生當年與廠長一個連隊,廠長擔任指導員。田發生因爲飯量大,每月口糧不夠吃,生活很困難,姑娘們都看不上他,因此30多歲了還找不到對象。廠長就千方百計地爲他尋觅,最後托人到農村找到了一位姑娘,小時候被樹棍戳了眼,一只眼睛有點殘疾。他們兩個結婚了,廠長又做了他們的證婚人。前幾年老田生病,廠長特意給他彙來救命的錢!如今,四十多年過去了,80歲的老田已兒孫滿堂,但又得了癌症,臨終前就想和廠長見一面。此次見到了廠長,緊緊地擁抱,熱淚横流,激動地說:“寶誠,我能見到你很幸福啊!”一個病重的老人見到故友,不是哀鳴生命將逝,而是發出源自心底的幸福感歎,可見廠長在他心目中有多麽重要的位置,是他心心念念的恩人。
笔墨有限,難以記敘廠長此行生地灣的全部,但眼所見、心所感,我們看到了廠長不唯上、不趨時,重平民、只唯實......一個人之所以受到他人的擁護和愛戴,此行似乎再次找到了答案!
版面有限,不能更多展現廠長生地灣之行的方方面面,但耳所聞、心所動,我們感受到了廠長對生地灣這片土地的赤誠與熱愛,對老戰友及老職工的深情與厚誼。
五十年風雨如磐,廠長一路走來,執着與奉獻、忠誠與擔當.....他以堅定不移的理想信仰、堅持不懈的奮鬥追求、堅決不變的道德操守、堅強不屈的精神意志,鑄就了人生的輝煌!
此時,戈壁上的紅柳花開正豔,任朔風飛揚、烈日炙烤、鹽堿侵蝕,卻頑強得紮根于荒漠之中,堅忍不拔的精神依如我們的廠長!




